【编者按】
徐汇区作为上海首提“元宇宙”入政府工作报告的城区,将元宇宙与人工智能、文化创意等区域优势特色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技术引领、企业集聚、人才涌流、场景丰富的元宇宙产业生态。借助元宇宙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旗舰赛事举办、校企合作共建以及联盟组建等,将元宇宙这一抽象概念具象化,激发社会各界广泛参与,驱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自2022年担任元宇宙设计创意大赛的裁判以来,这两年,我频繁穿梭于高校、虹梅街道与漕河泾开发区的园区企业之间,参与高校与企业、政府的深度合作。”李谦升是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数码艺术系主任,也是数字创作营带队老师、大赛成果展区讲解嘉宾,见证了漕开发元宇宙特色产业园区形成的过程,更亲历了产学研一体化在产业生态中的生动实践。
元宇宙设计创意大赛是漕河泾元创未来元宇宙创新园区中的一项旗舰赛事。为了进一步促进高校、企业、政府三方之间的深度合作,园区创办了校企工作坊、数字创作营、特约合作站三大联动活动。通过“政府+高校”“高校+企业”“企业+企业”等排列组合方式,实现技术、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与高效利用,推动元宇宙产业生态逐步完善。
政府+高校=数字创作营
当政府与高校深度结合,便是李谦升非常熟悉的数字创作营。
从2022年开始,上海大学联合虹梅街道推出“元·学”学术季活动,借助漕河泾产业资源与上海大学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力量,围绕元宇宙赋能经济、生活、城市治理等数字化转型下的相关议题,积极与政府和企业深度联动,共同创作具有市场认可度的公共应用场景,深化元宇宙新技术的系统集成和落地应用。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必须紧密结合社会和产业的需求,拥抱新技术和新的创意流,才能让专业充满生命力。”在李谦升看来,在元宇宙这片新兴领域,内容生产工具和创意设计方法都在不断更新,由此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他作为数字创作营带队老师,带领着数码艺术系、美院史论系、建筑系、设计系等多个院系的师生参与其中。
如今,在漕河泾开发区公园,上海大学师生团队通过沉浸式环幕、投影等方式展示了“元·学”学术季的创新成果。其中,赵心语、黄欣怡、陈敏仪团队设计了一个“数游龙华”小程序,通过应用程序,可以让龙华古寺在手机端“活起来”;由李琳、马萱、杨越、蓝彦哲组成的团队为武康路设计了一套“梧桐开窗计划”和“梧桐体验官”武小貉的数字IP……
“我们未来的目标是通过不断探索前沿技术和创新模式,将艺术与文化以新的视角带到更多人的生活中。创作营项目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更是希望凝结学科研究成果、激发青年创意,为社会和产业提供更多新的思考与解决方案。”李谦升说,今年下半年起,第三季“元·学”学术季将正式启动,并持续到明年,“学术季的形式还会继续创新”。
高校+企业=校企工作坊
校企工作坊,即漕河泾开发区园区企业和国内外头部创意设计类院校进行合作,聚焦虚实结合的应用场景开展联合创作,依托企业现有的研发项目进行集中攻关,充分激发高校创新人才的创新活力,推动元宇宙应用协同创新。
为工作坊提供课题支持的卓易科技是一家创新型互联网企业,也是首家将硬件、操作系统、应用服务整合于一身的高新技术企业,还是连续两年参与校企工作坊、为高校参赛选手们给予许多专业建议的园区企业。
“对于‘面向青少年手机操作系统虚拟助手’的这一定制课题,建议同学们从‘趣味互动+陪伴’的情感丰富的密友方面进行角色设定,考虑元宇宙虚拟的数字孪生关系,将形象拟人化、可捏脸。”负责课题产品及创意设计、用户体验设计指导的卓易科技UED负责人介绍道。
课题指导老师范斐和宫华萍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专业实践人才培养中,一直被诟病的是象牙塔与真实世界的脱节,“因此在校企课程设计中,我们特别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校企双方导师通过工作坊的模式,结合不同的知识背景和经验为学生作品提供指导,同时,学生在实践项目中也能锻炼能力、创新思维。
企业+企业=特约合作站
在元宇宙产业生态中,企业间的合作同样不可或缺。特约合作站作为一种新型的合作模式,通过项目化合作的形式,促进园区企业与国内外头部元宇宙场景策划机构进行合作,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元宇宙应用创新理念。MiniMax与幻数坊合作的“诗语海上”项目便是典型例证。
MiniMax是国内领先的拥有文本、语音、视觉三模态融合的千亿参数语言大模型,并打通产品全链路的创业公司。在今年赛事的成果展上,由MiniMax与幻数坊合作的“诗语海上”项目,通过沉浸式AI写诗,带来一种“科技+文化”的全新艺术形式。用户只需输入关键词,系统生成相关内容的诗歌,诗歌富有意境,语句优美。
这种企企合作模式不仅推动了产业间技术、产品、信息及人才的流动,还以项目共同体为基础,形成了更加紧密的创新共同体,为元宇宙产业注入了强劲动力。
记者:杨宜修
海报设计:黄珈玥、张伊婷
原标题《元创未来|元宇宙产业生态中的产学研,有几种排列组合方式?》
下一篇:上海长宁“双子山”正式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