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促进就业的重要群体。如何让更多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是稳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区人社局在全市率先探索推出“五个一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法,进一步推动就业服务贴近需求、触手可及,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截至今年8月,长宁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落实率已达70%以上。
今年对于上海工商外国语职业学院影视编导专业的2024届毕业生小王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他从一名毕业生成为了职场人,而这一切离不开区人社局就业服务专员的帮助。小王是来自低保家庭的困难大学生,在他正式毕业前,就业服务专员就与他建立了一对一帮扶结对关系。得知小王因工作能力和经验不足屡屡被拒时,就业服务专员建议小王调整就业预期,尝试“先就业、再择业”。此外,就业服务专员还推荐小王参加区人社部门举办的职业指导沙龙、求职能力实训营等各类活动,帮助他开拓眼界,提高求职能力。一个多月后,小王成功入职某现代服务企业。
“敲门入户,情况排摸在一线;精准对接,岗位推荐在一线;集成服务,政策落实在一线;指导培训,能力提升在一线;一人一策,困难帮扶在一线”这是区人社局面对如何让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这道“必答题”时,探索推出的“五个一线”工作法。
区人社局坚持将“四百”大走访作为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举措,制定出了长宁区高校毕业生服务攻坚行动方案,并组建就业攻坚小组;同时,梳理细化长宁户籍高校毕业生名单,针对尚未就业的毕业生,由就业攻坚小组敲门入户,每周动态跟踪每名未就业毕业生。另外,将困难家庭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作为重点走访对象,采取入户问需、关心关怀、心理疏导等方式,对困难毕业生及其家属的日常生活、就业情况、现阶段困难诉求等情况进行排摸了解,着力解决困难家庭毕业生的“急难愁盼”。
从开学季到毕业季,针对高校毕业生实际情况和就业需求,区人社局通过社区送岗、云端带岗、精准推岗等方式举行的招聘会一场接着一场,热度也不断升高。
“这是我市的就业创业政策,我们为在长宁就业创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多种优惠政策……”最近在多场招聘会上,就业服务专员主动出击宣讲政策,为求职者提供人才服务、就业指导、创业培训等“问需”服务,让高校毕业生明明白白地求职签约。结合“15分钟就业服务圈”“人社服务进楼宇”活动,区人社局举办了多场“乐业上海优+”高校毕业生招聘对接活动,同时组织重点企业、楼宇企业、新业态企业,为高校毕业生送上所需、所适的就业岗位,实现“月月有专场、周周有招聘、时时有岗位”。据统计,针对离校后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区人社局通过区街合作机制,已开展招聘活动21场,邀请500余家企业提供9000余个招聘岗位;同时,在“上海长宁”公众号上推出“宁宁周周聘”,累计提供岗位3万余个,获得超2.7万余名求职者关注。
“同学你好,这是《2024年长宁区高校毕业生服务指南》,其中汇总了18条就业高频事项问答,整合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信息,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在全区15个“15分钟就业服务圈”就业服务站点,工作人员为前来咨询的应届毕业生发放了由区人社局精心制作的服务指南,目前在这些站点全部配置了全市首发的长宁区“智+”就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为高校毕业生等求职者提供就近的招聘岗位、就业服务,同时还采用一键直达、智慧便捷的方式推送相关政策信息。此外,各站点还加大了就业见习、灵活就业等政策的宣传力度,已支持370人参加就业见习,支持160余名高校毕业生多渠道灵活就业。
针对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人岗不匹配”的就业结构性矛盾,区人社局从能力提升、创业帮扶、技能培训等三方面着手,助力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就业。区人社局今年已开展“IN动力就业训练营”活动22场,通过职场体验、模拟面试、沙盘演绎等多样化的职业指导活动,帮助1000多名毕业生树立正确择业观念、提升就业能力;同时,联合区域内高校举办“马兰花计划”创业培训班,为有创业想法的毕业生提供全方位支持,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效应。区人社局从高校和用人企业两个方面入手,指导高校成为技能评价申报机构,推动学历教育与技能培训互补,搭建校企沟通桥梁,鼓励有评价资质的企业对高校毕业生开展评价认定,增强毕业生求职竞争力。
来自困难家庭的高校毕业生更加需要来自社会的关切,针对这一特殊群体,区人社局强化“区、街镇、居委”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他们“扶上马、送一程”。在排摸情况后,区人社局为每名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提供“一对一”结对帮扶,优先提供就业服务和岗位推荐;同时,区人社局还为困难毕业生群体建立了长效追踪机制,通过定期回访、线上沟通等方式,动态掌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时推送最新政策、招聘信息等,做到长久服务“不断线”。
图片来源于区人社局
撰稿:吴佳倩原标题:《事关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长宁区推出“五个一线”工作法》